当地时间2024年6月12日,欧委会发布预披露文件,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

一、临时关税安排

根据预披露文件,适用临时反补贴税的产品范围为:“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九座及以下电池电动汽车,不包括根据(EU) No 168/2013号条例的L6和L7类车辆以及摩托车,包括带有内燃机续航扩展器(辅助动力单元)的车辆,产品CN代码为ex 8703 80 10,TARIC代码8703 80 10 10。”

从产品角度来看,插电混合动力(插混)、传统混合动力(油混)及四轮低速汽车并不在临时关税适用产品范围。从原产地来看,非原产自中国的汽车并不适用临时反补贴税。

就目前公布的反补贴税水平来看,除吉利、比亚迪及其他配合调查企业(例如特斯拉、蔚来、小鹏)可以适用相对较低的反补贴税外,其余车企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在叠加基础进口关税后,关税将高达48.1%。

这一畸高税率势必会对中国汽车企业的欧盟布局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关税的增加将直接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本,而随着售价的提高,中国车企在与欧洲本土品牌的竞争中,可能会在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中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在维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可能会被迫接受较低的利润率,这将影响其整体的财务表现和资金回报能力。

二、欧委会反补贴调查程序及中国车企的介入策略

事实上,欧委会反补贴调查程序尚未终结,我们对欧委会后续反补贴调查程序以及中国车企如何介入大致介绍如下:

  • 截止本文发布之日,欧委会仅公布了预披露(pre-disclosure)文件,在预披露之后,被抽样调查的公司有机会对其个别税率计算的准确性提供意见。

  • 最迟在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将在官方公报(Official Journal)上发布详细的初裁结论。关税措施将在公告发布的次日生效。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中国车企、进口商、欧盟当地车企等)将有15天时间提交意见。如其他利益相关方希望对前述意见发表对应意见的,应在评论初裁结论截止日期后的7天内提交。

  • 临时措施发布后,利益相关方有权向欧委会申请听证,进一步表达对临时反补贴税的异议。听证会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直接与欧委会沟通的机会,有助于澄清争议点并提出新的证据。申请期限为10天。

  • 公布临时措施和初裁结论后,欧委会将有4个月时间完成披露终裁结论和披露最终措施。

  • 终裁结论发布前,欧委会还将征求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如要阻止最终实施反补贴措施,反对者需要获得所谓的“合格多数(qualified majority, 即代表55%的欧盟成员国和65%的欧盟人口)”票。

  • 最终措施的有效期为5年。5年后可通过日落复审程序确认是否继续延长5年。

  • 根据欧盟规则,任何未被最终抽样调查的利益相关者,如希望其特定情况得到调查,可以择一进行:

    (1)在当前调查框架内申请单独审查(IE)。不幸的是,在本次反补贴调查中,由于担心反补贴调查程序无法按时在14个月内完成,欧委会已经宣布不会进行第(1)种方案,抽样调查结果将直接适用于其他未抽样的中国车企,特斯拉中国除外(依特斯斯拉申请,欧委会将对其进行单独审查,这可能使得特斯拉有机会获得一个低于21%的单独计算关税)。

    (2)在最终措施实施后,根据《反补贴基本条例》要求加速复审(即调查启动后13个月)。加速复审的截止期限为9个月。

中国车企如果有意参与前述程序,可以首先了解欧盟反补贴税的具体法律框架和可能的应对措施,评估是否有合理的法律依据对欧盟的反补贴措施提出抗辩或申诉,并与专业顾问团队进行合作,与欧委会保持流畅的沟通,确保其意见和证据被充分采纳,以期争取更有利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欧委会的“终裁结论”事实上并非终局性的,中国的涉案车企可以将本案的终裁诉诸欧盟法院,中国政府也可以将欧盟的反补贴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欧盟纠正其违规措施。今日(6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三、境外生产布局调整与合规策略

一直以来,中国车企的境外销量仍然是以整车从中国直接出口为主。但自去年欧盟宣布进行反补贴调查开始,车企关于如何在境外进行生产布局的咨询显著增加。

虽然欧盟反补贴适用范围为“原产地为中国”的汽车产品,但第三方转出口,简单组装、加工,对产品进行轻微改动实现海关编码变动等典型的规避措施,都有可能会被认为“规避行为”,继而欧委会有权对第三国相关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考虑到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整体趋势,中国车企调整汽车出口策略,加快推动境外生产布局是必然之路。

中国车企在考虑在欧盟本地化建厂或开拓俄罗斯、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商业战略时,应当首先进行全面的法律和合规调查。这有助于企业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研究目标市场的关税和贸易政策,选择适当的投资结构。同时,相关企业还应遵守当地的劳工法、环境保护法和社会责任标准,排查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风险,并制定符合当地法律的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政策等。为了确保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相关企业可以考虑在必要时咨询专业顾问的意见。

(来源:大成律师事务所)